吻鲈_鱼虾网

吻鲈

2023-03-23 09:22:20  浏览:910  作者:鱼虾网

吻鲈

吻鲈(学名:Helostoma temminkii):野生鱼体长20-33厘米,人工养殖体长3-5厘米。其英文名为Kissing fish,意为接吻鱼。为常见观赏鱼。鱼体一般为乳白色或淡粉色。还有一部分吻鲈通体银灰色或蓝绿色,也有少数的吻鲈为白色。各鳍均透明,略呈银色。

吻鲈游动起来十分缓慢,显得雍容大方,具有迷人的魅力和观赏价值。平时性情极为温顺、活泼,因此不宜同喜欢安静的热带鱼混养。它在水的各层都喜欢游动,但休息时常常停在鱼缸的底部。在饲养时还喜欢用厚嘴唇吸吮食箱壁和水草上的青苔,所以在养鱼时,常常每箱放一尾吻鲈做“清道夫”。

吻鲈在观赏鱼品种中属于小型观赏鱼,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意喻爱情长久而得到养鱼者的喜爱。不仅异性鱼即使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实际上,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而是一种争斗。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和爪哇。

形态特征

吻鲈在自然条件下鱼体长17-30厘米,人工养殖的品种体长一般为3-5厘米。鱼体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侧偏、头大,嘴大,尤其是红色的嘴唇非常坚硬又厚又大,上颚或下颚没有牙齿,有数百个小的铁锈色黏膜覆盖着珐琅质像很细的锯齿。眼大,眼膜红色,有黄色眼圈。有光滑的鳃盖和副鳃盖。背鳍、圆形臀鳍特别长,从鳃盖的后缘起一直延伸到尾柄,尾鳍后缘中部微凹。有一条中断的侧线。胸鳍、腹鳍呈扇形,尾鳍呈三角形。水族馆的鱼体一般为乳白色或淡粉色。还有一部分吻鲈通体银灰色或蓝绿色,也有少数的吻鲈为白色。各鳍均透明,略呈银色。野生状态下的鱼体呈灰色至绿色,尾鳍基部有黑色条纹。  

栖息环境

喜欢栖息于热带河流中,通常生活在水草茂盛的池塘或沼泽里。  

生活习性

吻鲈在原产地常被作为一种食用鱼。它对水质的要求不严,群居性不太明显。雄鱼在产卵之前,会利用在水面呼吸所产生的气泡作回巴为浮巢。

吻鲈有口对口打斗的习性。其中接吻鲈因为当彼此把嘴唇紧靠在一起时,看起来好像在接吻一样,因而得名。它们不仅在雄鱼和雌鱼之间会有接吻的现象,雄鱼与雄鱼之间也会有这种情形。当两条吻鲈相遇时,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生有许多锯齿的长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如同情人“接吻”一般,长时间不分开。不过,这种“热吻”并不是“求爱”,而是在打斗。由于吻鲈具有保卫“领地”的习性,两者相遇时,用长嘴唇相斗来解决“领地”争端,直到有一方退却让步,“接吻”才宣告结束。

吻鲈的食性较杂,虽然是大型鱼种,但一般对大型水蚤并不感兴趣,而经常是长时间的张开大嘴去“喝”一些小型水蚤才能吃饱,这也是热带鱼的一种特殊的取食方式。

吻鲈十分活跃地在水族箱中自由穿梭,并不时用它们浅肉色的嘴巴啃食着水草、水族箱壁以及饰物上的水藻、青苔。它们时而头朝下倒立地卖力“工作”,时而忙中偷闲,快速地游到水面,用它们和其他斗鱼科一样独特的辅助呼吸器官直接大口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气,尽管,吻鲈如此忙碌,但依旧不是良好的“水族清道夫”,因为,它们虽然喜欢啄食藻类,却不是它们的主食,吻鲈食量很大,可以接受任何饵料,啃食藻类不过是它的自然天性以及补充它习性好动而大量消耗的体能,随着生长发育,它的排泄物也会大量增加,几乎比它“清扫”的脏物还多。   

分布范围

分布于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马来半岛。

原产地: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巴布亚-引进,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砂拉越)、缅甸、泰国、越南。

引进:菲律宾、新加坡。  

繁殖方式

吻鲈不像与之关系密切的同类物种,并不建巢或照顾自己的鱼苗。受精卵附着在植物的下面,需要大约一天才能发育成苗。幼虫在两天内自由游泳,并在短时间内停留在洪泛区。当幼仔达到约5-7厘米时,通过河流回到较慢的水域中,在那里度过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周期。

每年繁殖一次。交配系统混杂,雌性开始交配时只与一只雄性交配并产卵。它们没有显示出刻意的选择任何配偶,也没有为未来产卵保持同一配偶。吻鲈雌雄异体,卵生,外部受精。在雨季开始时繁殖,每年产卵一次。成鱼通过河流迁移到浅水湖泊或淹水森林中繁殖。雌性开始交配,会与雄鱼颠倒翻腾,同时释放卵子和精子。雌鱼平均释放1000枚卵。与其他淡水物种相比,卵通常较小,并具有油滴以增加浮力。受精卵浮在水面上,通常附着在漂浮的植被上。卵发育两天后变成自由游泳的鱼苗。吻鲈在3-5岁时达到性成熟。 


上一篇:黑间短鲷

下一篇:狗头鱼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